1.7亿年前的恐龙“入侵”重庆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萧星寒
  • 2025-10-31 13:05

故事简介

重庆各地随机出现来自侏罗纪的恐龙,208地质队的“恐龙博士”杨耐与朋友们一起展开调查,发现这些恐龙与重庆云阳恐龙地质公园密切相关。随着故事的推进,隐蔽在这一系列诡异事件背后的智慧恐龙渐渐浮上水面,它们竟是从1.7亿年前的侏罗纪“入侵”到现在……

《龙脊上的重庆》,萧星寒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我与恐龙的邂逅,发生在阅读迈克尔·克莱顿《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的续集时。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那个下午,当读到其中一章时,我坐的椅子忽然间“化为”吉普车,在荒草丛里剧烈颠簸,而四周有无数奔跑跳跃的虚幻龙、迅猛龙、霸王龙……

正是这次奇妙的经历,让我在开始科幻写作时,就萌发一个执念——写一部属于自己的恐龙故事。然而却迟迟未落笔,因为我和所有想涉足这一题材的作者一样,不得不直面那个经典的诘问:“你的作品,和《侏罗纪公园》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年,直到2023年,我才逐渐明白:除了“如何复活恐龙”,还可以畅想“恐龙为何而来”“人类如何面对这场跨越亿万年时空的相遇”。

于是,在反复思考中,《龙脊上的重庆》渐渐成形。

亿万年前恐龙出逃至重庆

作品中有两大设定:“时空交换三定律”“佛手龙文明”。

其中,“时空交换三定律”可简单理解为:两个时空连续体的物质可实现等量交换,以保持物质总量不变。

而“佛手龙文明”则是指普安云阳龙的近亲——佛手龙,为应对剧烈的环境变化而演化出了智慧,建立的文明。

故事中,相比基因复活,我构想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设定:恐龙因时空交换出现在现代重庆。它们为何而来?谜团背后,藏着一个试图逃离灭绝命运的智慧恐龙文明——“佛手龙文明”。

在侏罗纪时期,地球北半球的劳亚大陆上,“佛手龙文明”曾一度发展至洲际规模,佛手龙成为侏罗纪中期的世界霸主。然而,随着疆域扩张与意识分歧,它们逐渐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沙溪庙帝国与新田沟王朝,并全面激烈对抗,企图消灭对方。

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气候剧变,“佛手龙文明”迅速衰落,最终龟缩至千牙之城(即现代重庆)。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时空交换定律”被发现。于是,沙溪庙帝国与新田沟王朝,先后启动了向1.7亿年后千牙之城大规模逃亡的计划。

故事深深扎根于重庆

书中人物众多,以群像的方式呈现,有人的故事非常完整,有人则出现于零星片段,但都扎根于重庆这片土地。

理性却笨拙的古生物学家杨耐、坚韧野性的摩托少女向芸希、江湖气十足的大师兄孙永河……他们既是科学的探索者,也是灾难的亲历者,命运都与恐龙的降临交织在一起。杨耐挖掘出第一具超级完整的佛手龙化石,向芸希的父母被随机出现的普安云阳龙咬死,孙永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解剖恐龙的专家……透过他们的眼睛,读者看到的不仅是科幻奇观,还有重庆的立体面貌——它的山水、方言、火锅、江湖气,以及在灾难中迸发的人性光芒。

此外,我把整个故事放到8.2万平方公里的重庆,让3000万重庆人与数万只跨越时空的恐龙骤然相遇。他们初遇巨兽时的震撼与兴奋、食肉龙出没时人们的怯弱与勇气、重庆人民在存亡危机面前的不屈抗争都被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品依托于科研成果

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提醒自己,科幻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扎根于事实的土壤。我查阅大量重庆地区的古生物报告与地质资料,参观博物馆和化石修复中心,也亲手采集形成于亿万年前的化石。同时我反复推敲“时空交换三定律”“佛手龙文明”等设定的逻辑,力求在想象与科学之间找到平衡。

此外,这个故事与重庆结合是有科学基础的。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最多的国家,而重庆是一座“长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几乎每个区县都发现过不同时期的恐龙化石。尤其是2014年在云阳县发现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群,延绵18.2公里,堪称“世界恐龙化石长城”。其中一段,长150米、高6米至10米,化石格外密集,被鉴定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侏罗纪单体恐龙化石墙。经过十余年的挖掘,科学家从化石群中鉴定出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普贤峨眉龙等6种新恐龙。这些科研成果让我看到了科幻与重庆文化结合的可能。

《龙脊上的重庆》的问世,为我的执念画上了句号。它不仅是一场恐龙与城市的碰撞,更是一次对土地、历史与文明关系的深度探索。(作者系科幻作家)


编辑:王文洁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