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应急科普作为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公众应对突发事件初期响应阶段非常关键。提升公众应急科普能力势在必行。
首先,作为科学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的应急科普知识非常缺乏。提高公众应急科学素养,让公众知道什么是灾害应急科普,针对日常突发情况进行科学理性分析,避免盲目、情绪化处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灾害等,非常必要。如有限空间(受限空间)事故接连发生,缺乏自救互救基本科普知识是常见原因,一旦发生事故,不知如何应对,也存在作业场所人员心存侥幸,习惯性违章。
其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包括应急科学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应急科学知识生产是科学研究,其成果是知识传播产品,应急科学研究成果只有转化成应急科学传播产品,具有通俗易懂、普及性广等特征,才能有利于传播,为公众关注和接受。
最后,应急管理部门应采取不同形式走进基层社区、厂矿、学校等,开展应急科普宣教活动,把应急科普知识送到群众中,实现应急科普资源共享交流;而涉及不同应急部门,则需要通过综合统筹机制,促进部门对话,推动应急科普工作磨合、联动及整合。通过这种方式,既开展了应急科普工作,又为应急科普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一份贡献。
(作者系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