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科普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周洁
  • 2021-06-15 15:39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指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大力开展科普下乡,利用专家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是长效实现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农村科普也是农户发家致富和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的内核动力。

对偏远地区的农民而言,人力资本不足是制约发展的重要障碍,苦于无技能、文化程度低和劳动力不足,收入水平始终难以持续稳定提高。尽管我国已经实现全面脱贫,然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很重,对于已经脱贫的相当一部分人群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很可能重返贫困。

当今社会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和新形态不断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若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调查研究表明,相对来说,缺技术家庭的需求最不容易得到满足,也就是说技术还是农户最缺乏的,这表明农村科普工作大有可为,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仍需依靠农村科普,即通过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的方式来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使他们拥有更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和种植能力。

农村科普工作一方面提升农户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增强农户的劳动和生产技能,真正帮农户掌握“造血”能力。此外,农村科普是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建设、科教兴农的基础。只有努力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才能使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科研人员要将研发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开发实用的、能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供农民使用,而科普工作者要把信息和技术引入农村,改变传统的科普方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给农民。

笔者认为,农村科普工作有利于农民的健康生活。对农民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健康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在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方面,强调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然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仍以对环境不利的方式为主,这对农民的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健康状况更需要依靠自身的日常管理。在科普宣传教育的助推下,农民有机会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为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识别虚假的伪科学提供了科学支撑,特别是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习惯。通过农村科普,不仅仅是推广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对农民思想的改造,对农民思考方式的改造,使科学成为农民生活中的日常。

农村科普的主要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撑。早在2018年8月,科学技术部印发《关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意见》就提出了科技支撑、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的根本指向。

与城市科普相比,农村科普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较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受众人群的接受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均较城镇居民低,因而针对农村居民的科普工作相对来说难度更大,更需要采取个性化和定制式的科普内容。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农村发展的老少妇孺对科学知识和农业技术的接受慢,消化难,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生产力需要的时间长。现阶段刚刚脱贫的农户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因而更需要相关的培训与指导,使他们能够较好较快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地方政府应结合乡村全面振兴来制定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计划,提供经费保障,切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特别是针对低收入农户的一体化综合性科普工作。放眼世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态,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世界各国振兴乡村采取的普遍措施。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   

编辑:毛梦囡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