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战斗机”燕隼在天坛公园“落户生子”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许焕岗
  • 2022-07-12 10:55

守望生灵

近日,北京天坛公园传来好消息,顶级掠食性鸟类燕隼在此安家落户,并成功繁殖后代,这标志着天坛公园具备了比较健康完备的生态系统。

“内坛苍璧,外坛郊园”,说的就是天坛公园,其内古树苍劲,新树茂美的环境,正适于鸟儿栖息生存。据调查报告显示,天坛公园鸟类已达127种,隶属13目38科。其中,国家保护的“三有”,即有益、有重要经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为92种,包括乌雕、猎隼两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燕隼、长耳鸮、苍鹰等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今,燕隼雏鸟从这里飞出巢窝,专家认为,除了天坛公园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之外,人们的爱鸟意识不断增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翅膀像燕子,飞行快如闪电

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燕隼,有着极强的飞行能力和高超的空中捕食能力。

燕隼又叫青条子、土鹘、儿隼、蚂蚱鹰、虫隼、青尖等,属于隼形目、隼科、隼属,体长一般为28—35厘米,体重在120—294克,与猎隼、游隼等鸟类相比,燕隼个子小,因而被列为小型猛禽。

在形态特征上,燕隼的翅膀最为典型,飞翔时,其翅膀狭长而尖似镰刀,翼下呈白色,其间密布有黑褐色的横斑;翅膀折合后,翅尖几乎能到达尾羽端部,看上去如燕子一般,燕隼之名由此而得。

也正是源于这双翅膀,造就了燕隼非同一般的飞行能力与技巧,不仅飞行速度快,如同闪电般,而且还可以在短暂的鼓翼飞翔后又可接着滑翔,另外,也能在飞行中做短暂停留。

燕隼在全球分布较广,欧洲、非洲西北部、俄罗斯等是它的繁殖地,日本、印度、老挝、缅甸等是它的越冬地。在中国,各省区几乎均有分布。

燕隼通常是单独或成对活动,只有在迁徙时才组成小群,其最理想的栖息环境是生有稀疏树木的开阔平原、旷野、耕地、海岸、疏林和林缘地带,但有时候它也喜欢栖息于村庄附近。

不过,燕隼不喜欢栖息于浓密的森林之处,当然它也不喜欢栖息于没有树木的裸露荒原。所以,在这两种自然环境中,一般是见不到它的身影。

    

三招灵活使用,飞天落地捕捉空间大


燕隼主要以麻雀、山雀等雀形目小鸟为食,有时也捕食蝙蝠,而更大量的则是捕食昆虫,如蜻蜓、蟋蟀、蝗虫、天牛、金龟子等。

不管是小鸟,还是昆虫,都是能飞善动的,要将它们变为美食,实则不易。然而,燕隼的捕猎招数多,且能灵活使用,多措并举,也就由难变易。那么,它通常使用的招数有哪些?

一是飞行技巧与捕食技巧相结合。在空中,燕隼依靠快速而敏捷的飞行,能够轻而易举地捕获麻雀和山雀,甚至是飞行速度极快的家燕和雨燕等。

二是白天活动与黄昏活动相结合。与其他隼类一样,燕隼也是白天活动,但不同的是,它在黄昏这一时段也活动,且更活跃、频繁,因而捕食的收获也更大。

三是空中捕食与地上捕食相结合。燕隼通常是在空中捕食,但为了捕到更多种类和数量的食物,它有时也到地面上捕食,如此飞天落地,使捕食空间大增,收获丰硕。


“结婚”礼仪讲究,处处展现浪漫


5月到7月间,是燕隼的繁殖期。结成夫妻的燕隼,在这期间很是讲究礼仪,相互间常常进行一种鞠躬仪式。进行如此仪式,都是丈夫采取主动,率先登场,每次都用嘴衔食物,像踩高跷那样走近妻子,一边点头示意,一边分开双腿,露出内侧羽毛,然后便将食物交给妻子,双方完成鞠躬仪式,接着便飞向空中,共同起舞。同时,还伴有单调且柔和的特殊鸣叫,显得恩爱与浪漫。

燕隼在繁殖期,通常不自己营巢,而是侵占乌鸦或喜鹊的巢,每窝产卵2—4枚,孵化由夫妻轮流进行,但以妻子为主。孵化28天后,小鸟便破壳而出。出壳后的小鸟,再由父母抚养28—32天左右,就能离巢独立飞行。


编辑:胡利娟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