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是科普的“首席发球员”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王大鹏
  • 2023-10-20 20:30

    科苑视点

    近日,佳士得上海十周年拍卖会上,一份长达14页的爱因斯坦亲笔签名德文手稿,最终以937.5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份手稿是爱因斯坦受邀为《纽约时报》撰文解释他震惊世界的科学发现——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时诞生的。后来,手稿的英译本发表于1929年2月3日《纽约时报》增刊上,标题为“新旧场论”。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关于大科学家做科普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想与各位读者分享一二。

    网络上流传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是你没完全明白。”在面向公众解释深奥的科学道理之前,讲述人或者说科学家必须首先自己搞明白。同样,爱因斯坦也说过,“如果我未经认真思考,不详细地解释,就来表述力学研究的目的,我的良心会承受违背了力求清晰和明确的神圣精神的严重过失。”

    当然,对于通俗易懂和清晰明了这个问题,其他科学家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比如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就曾说过,“如果你不能跟你实验室擦地板的女工解释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那就说明你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也曾说过,一个数学家,只有当他能够走出去,对他在街上碰到的第一个人清楚地解释自己的工作时,他才完全理解了自己的工作。

    诚然,大科学家做科普不仅仅在于告诉公众科学是什么,还要向公众解释科学为什么,因为“倘若科学力图发挥其作用,科学至少需要从更加广泛的公众群体中获得理解”,以及“某些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方法必须在最大的范围内使公众得到了解”,而这种理解就不仅仅局限于知晓一些科学知识,更应该包括对科学活动及科学探索之本质的领会。甚至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普及会有精神上的作用,“将知识体系限定在小圈子里,会削弱哲学的精神,最终导致精神的贫瘠。”同样,赫胥黎也说过,“一些参加公共演讲的经验让我确认,对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来说,把事情明明白白讲清楚,是消除他们疑虑的最好方式。”而要实现上述目标,科学普及就不是可有可无的。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推动科普从“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科学家对科普的参与和支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科学家是科普的“第一发球员”,他们因为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是“元科普”的“源头活水”。与专门从事科普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确保科学性。可以说,科学家做科普是深入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体现,是“活化”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的体现,是进一步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的体现,是发挥示范引领价值的体现,是扭转“萨根效应”的体现,更是科技工作者承担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在探讨科学家做科普的时候,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共识:科普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新技巧”,科研做得好并不等于一定能做好科普。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和支持积极参与科普的科学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科普生态,推动更多科学家走上科普的舞台,走到科普的“聚光灯”下。通过高质量的科普供给,把科学这种力量传播给广大公众,进而提升科学理性,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