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扩大科普文化产业“朋友圈”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蔡 鹏
  • 2023-11-20 14:21


 科普流动服务车走进乡村小学。
(图片由四川省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提供)

     科普经验一线谈


    11月22日至26日,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首届川渝科普大会将在四川绵阳举行。四川省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将在此次会议上展示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发展以及科普文创、科普数字等内容成果。

    2022年出台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强调,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科普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科普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科普+展示”“科普+出版”“科普+影视”“科普+文创”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有望成为未来科普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近几年,协会通过“链接资源、用心服务、创立特色、打造品牌”的形式,推进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成都市科普产业“建圈强链”和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科普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建设科普文化产业智库


    做好科普主要靠人,因此智库的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协会与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应急管理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先后成立了成都理工大学科普文创与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应急管理研究院应急科普研究中心和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儿童科学素养研究中心,助力打造高水平科普文创内容创作研发传播研究基地、高端科普文化(创)成果转化基地和高层次专业科普人才培养基地。

    为更好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决策咨询和专业支撑作用,协会成立了科普文化产业“科文汇”智库,并先后成立了12家基层社区科普文化服务工作站,打通了社区科普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协会还联合国内30余家科普社团、科普场馆(基地)和研究机构发起成立了中国科普联盟。


    塑造科普志愿服务品牌


    结合成都市产业发展和基层需求,在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成都市科协)的指导下,协会聚焦科学文化、心理服务、天文航天、应急安全等领域,组建成立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中国科技志愿”App上完成注册。

    协会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探索“社会科普+民主党派+学校科普教育”融合的工作创新模式,打造了“科学SHARE+”特色科普社会服务品牌,推出了“科学阅有趣”“科学好有戏”系列活动品牌,开展了“精英奠基石·科技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一系列科普志愿活动将知识送进了学校与社区。

    其中,“蓉慧科普讲师团”与“法眼观筑团队专家服务团”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科普节日,开展了400余场次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参与公众超过500万人次。协会流动科普服务车也先后走进广元、阿坝等地区,将成都科普资源下沉到基层。自2018年以来连续5年,协会走进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白玉县、德格县、甘孜县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甘孜行”系列活动,累计捐赠各类科普物资和教具70余万元。


    生产优质科普内容产品


    为做好科普产业的相关传播,协会以新媒体传播矩阵、《奥秘应急与安全》月刊杂志为抓手,做好科普知识的宣传。同时,协会还围绕科普场景打造不同的主题内容,研发推出科普文创IP与原创剧情故事相结合的沉浸式数字科普活动,吸引青少年等群体参与。

    通过探索与实践,协会的工作得到了相关机构和单位的认可和肯定,被成都市科协评为先进单位。“九三科普之光”公益讲堂等5个社会服务科普品牌获评成都市委统战部“蓉城星力”创新项目。协会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气候变化与环境可持续性”分论坛,会后收到了中国科协、成都市科协的感谢信。

    协会通过搭建科普资源平台、构建科学传播通道、汇聚科普名家大咖、生产科普内容产品,让科普有温度,让科学接地气。未来,协会将继续为加快推进成都市科普产业“建圈强链”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辑:王文洁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