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宫能代替母亲孕育宝宝吗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朱虹
  • 2023-10-13 14:41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儿科咨询委员会召开独立顾问会议,讨论是否批准进行全球首个“人造子宫”人体临床试验,引发广泛关注。什么是人造子宫?它真的能代替母亲孕育宝宝吗? 

目前只是短期抚育器 

人造子宫最早由英国出生的印度裔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哈登在1924年提出。

2017年4月,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阿南·弗雷克团队发表研究成果:一只无毛的羊羔侧睡在一个充满液体的透明袋中,这只羊羔是弗雷克团队进行人造子宫实验的受试者之一。该团队制造的人造子宫是一种由特殊材质制成、类似塑料袋的“生物袋”,并在早产羔羊身上进行了实验。生物袋中充满电解质液体模拟羊水,袋子外部配置了一个机器胎盘装置与早产小羊脐带连通,实现营养物质交换。研究人员将早产羊羔在人造子宫中养育了4周左右,其间早产羊羔全部正常发育,部分出生小羊也与正常分娩的小羊没什么明显差异。

弗雷克团队的研究成果证明人造子宫首次通过动物试验。该成果发表后激发了人们无限想象,生命体外孕育似乎逐渐走进现实。

弗雷克团队表示,人造子宫技术旨在改善超早产儿的存活率和长期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早产定义为妊娠37周前出生,不足28周出生的婴儿属于超早产儿。早产可以自发发生,也可因感染、高血压等使宫内环境不再适合胎儿生存。从目前来看,他们研发的人造子宫承担着孵化器作用,在妊娠的最后阶段扮演子宫功能。让早产儿在体外继续发育,度过发育不成熟的艰难时光,以救活早产儿。

完全替代面临诸多难题

与医生和科学家针对早产儿所研制人造子宫不同,公众有着更高的期望,希望“用人造子宫完全代替母体孕育生命”。要实现这一期望,人造子宫还面临着两大难题:技术和伦理。

从技术来看,现有的人造子宫从羊羔到人类仍需要技术上突破。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羊羔要比人类胎儿大2—3倍左右,开展人体实验意味着医生需要在更精细的范围内开展手术,并进一步缩小人造子宫以适应人类早产儿,这在技术上存在着挑战。

另外,从理论上讲,人造子宫必须至少符合两个条件才能实现完全代替自然生育:一是具有子宫内膜接受受精卵着床;二是受精卵着床后,能形成胎盘,满足母胎之间的营养和氧气供给和交换。现有的人造子宫更像是一个短期的孵育器,在胎儿发育的最后阶段完成体外生长。目前,妊娠早期胚胎着床、胎盘建立等诸多环节尚未实现,无法支持从受孕到出生的整个过程。因此,在技术上还不能达到自然子宫的要求。

弗雷克团队积极寻求监管部门批准开展人造子宫人体临床试验,这也引起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伦理争议。作为辅助生殖技术之一,最初试管婴儿技术因没有经过自然生殖过程,被认为不合伦理。辅助生殖技术目的并不是对自然生殖的革命,而是治愈疾病手段,因此在严格规范适应症后,该技术因解决生育困难而逐渐被接受。从伦理来看,能正常生育的人是否可以用人造子宫代替生育?失去女性子宫保护环境,人工子宫孕育孩子会不会存在缺陷?母亲与胎儿的割离,会不会影响母婴之间建立情感?所以,人造子宫能否代替人类生育,不仅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现技术突破,还需要更为完善的法律和伦理规则来支撑。

最终,关于“人造子宫人体实验”,FDA会议未能按照既定日程投票,会议认为动物实验基础是否足够、儿童保护和安全监测等问题尚未能够解决,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治医师)

编辑:张英贤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