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科学家地图】走近“国之重器”,看“华龙”腾飞
邻闽山浩气,凭山海相携。这里不仅有福建省境内最大的在运核电基地——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同时也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所在地。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福建)也于2017年在此落成,以24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生动展现了几代核工业人奋斗接力、助力中国核工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追梦征程。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探寻黄大年同志在港北高中的青春印记
港北高中黄大年纪念馆,这座以“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为精神内核的纪念馆,珍藏着黄大年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珍贵记忆,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他从这里起航的地质人生。让我们沿着时光的脉络,探寻这位少年英雄如何在贵港的土地上埋下理想的火种,又如何用一生的奋斗诠释家国担当。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一座院史馆,75年铁路科技报国史
在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上,坐落着我国铁路唯一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区东南角,矗立着一座仿车站造型建筑,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史馆,它是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通过2000多张照片、1500多个实物,记录着铁科院75载的砥砺奋斗,见证了中国铁路始终与共和国的发展同频共振。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测绘人用热血生命浇筑的精神丰碑
在古城西安的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楼五楼,一方天地静默却自有千钧之力。这里镌刻着几代测绘人矢志报国的赤诚足迹,书写着中国测绘事业波澜壮阔的辉煌史诗,它就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即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走进哈军工纪念馆,激荡红色血脉
哈军工纪念馆,静静伫立在哈军工原址——哈尔滨工程大学之上,依托哈军工原有建筑而建,4个展厅依次铺展,近2万件馆藏实物错落其间,呈现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在这里,访客能深刻感受到“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的赤子情怀。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跨越天堑,铸就丰碑‌——中铁大桥局院士群体与新中国桥梁事业的辉煌征程
在新中国桥梁事业的发源地武汉,中国首家桥梁综合性博物馆——桥梁博物馆,见证着中国桥梁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桥梁科学家的建桥报国之志、让天堑变通途的不懈追求与梦想;向公众讲述着以汪菊潜、陈新、方秦汉、秦顺全、高宗余院士等为代表的中国桥梁科学家不断自主创新,引领桥梁技术发展,助力中国跻身桥梁强国之列的故事。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打卡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追忆中国重离子物理奠基人杨澄中
在黄河之滨,皋兰山麓,坐落着一个在核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该研究所所史馆里,矗立着杰出核物理学家杨澄中院士(1913-1987)的塑像,目光深邃坚定,仿佛注视着中国核科学的星辰大海。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李四光南京办公室旧址里的科学人生
在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的绿树浓荫下,有一栋保存完好的二层民国时期建筑,蓝瓦飞檐、朱栏画栋,这里就是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史馆。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这座陈列馆见证新中国的建筑之路
作为建筑行业首个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院”)院史陈列馆珍藏了自1952年以来的200余项建筑作品。这些展品生动勾勒出现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也映照出建筑创作与国家建设重点、重大事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来这座校史馆,认识“绿色水泥”革命者徐德龙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的园林内,伫立着一座具有建国初期苏式风格的三层建筑,绿藤掩映,光影斑驳,这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步入馆内,走向三楼,映入眼帘的便是徐德龙院士生平事迹陈列厅。
已结束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中国科学技术部 科技日报社 科普时报社 中国科普网 青少年科普库
京ICP备05022684号-3
科普时报社 中国科普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8884104 来信与投稿:kepu@kep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