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改成纪念馆,“留住”黄大年
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507室,办公桌上放着一沓沓文件,日程表上记满了报告、讨论、验收和出差目的地……这里原是黄大年的办公室,如今成为黄大年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向世人讲述着这位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
1960年,发现大庆油田的喜讯传来,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来到大庆,却发现环境极其恶劣,连吃住都是问题。他们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仅3年多就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此后,更是依靠石油教育的学术人才,让中国的“能量之源”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起到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了解“铁人”们的故事。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卢永根院士,一生致力于水稻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70多岁仍带队去荒山采集野生稻,从而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一生节俭朴素的他,不仅将一生积蓄880余万元全都奉献给了农业教育事业,还将遗体无私捐献给了医学事业。在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了解科学家的故事。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北京科学中心
天体在宇宙中的运转轨迹、航天器与空间站的手动对接过程、海底生存的神奇生命……走进北京科学中心的特效影院,就能通过壮观的球幕身临其境地看到这些奇景。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在繁华都市的喧嚣边缘,有一片宁静而神奇的绿洲,它就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植物王国般的美景背后,是陈焕镛院士、张肇骞院士、蔡希陶先生等科学家用汗水默默书写的科研故事。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中国航天博物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是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从世界航天第一人万户,到神十九航天员完成第二次出舱,在中国航天博物馆见证摘星揽月的中国梦。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中国电信博物馆
一部电信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发展史。在中国电信博物馆,参观者能通过VR看到1930年“半部电台”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秘密电台报务员的故事,体验电报解密游戏,见证75年来“从1G到5G”的飞跃之路。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这些在世界尽头的神秘现象和动物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84年开始,中国开启了南极科考之路。面对最低温可达-90°C的恶劣天气,可能几个月都看不到太阳的极夜现象,厚厚冰雪层覆盖下的未知环境,冻伤风险无处不在的处境,一代代极地工作者们不畏艰难前赴后继。1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它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
已结束
打卡科学家地图——中国科学技术馆
走进中国科技馆,刚进来就看到前面有一个“天和”核心舱,它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航天员们就在这里开展太空实验和生活。来到一层的华夏之光展区,这里有很多的互动体验,敲击感受生铁熟铁的区别,感受古人在金属冶炼方面的智慧;操作巨大的水车模型,感受古人在水利和农业方面的创造力。从古代走到现代,在楼上的未来展厅能看到科技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及科学家对未来的想象。
已结束
从成都华西坝到秦岭北麓——112大院里的航天精神
112大院位于陕西秦岭北麓,在这片沃土上,我国老一辈航天人先后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等多项工程,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令人难忘的奋斗故事。如今,112大院完整还原了老一辈航天人工作生活的场景,向世人诠释着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如今,112大院已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向更多人讲述着老一辈航天人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事迹与伟大精神。重温“故事”让“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已结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